English

艰辛的谈判 双赢的成果

——写在中美就中国“入世”问题达成双边协议之际
1999-11-16 来源:生活时报 新华社记者 车玉明 我有话说

今天,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和美国贸易代表查伦·巴尔舍夫斯基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一场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终于结出了“双赢”的成果。回顾中国为“复关”和“入世”谈判13年来的经历,令人倍感曲折和艰辛。

1986年7月1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大使钱嘉东照会关贸总协定总干事阿瑟·邓克尔,正式提出中国关于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从此,中国开始了迄今已长达13年的漫漫复关和“入世”谈判历程。

1986年7月到1989年5月,中国与主要缔约方进行了十几次双边磋商,并就中国复关的一些核心问题基本形成了谅解。中国工作组通过连续召开7次会议,基本结束了对中国外贸制度的答疑和综合评估工作,中国复关议定书框架草案跃然纸上。

然而,从1989年6月到1992年2月第十九次中国工作组会议召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实施经济制裁,把暂时不让中国复关作为其经济制裁的一项主要内容。复关谈判涉及的双边磋商和以日内瓦工作组会议形式进行的多边谈判事实上均陷于停顿,并还危及到中国复关谈判第一阶段取得的成果。

1992年2月到1995年11月,中国复关谈判重新启动并进入权利与义务敲定的最后攻坚时期。在这期间,改革的深化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推动力,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并相应地迈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重大步骤。这一系列改革开放新举措本应为中国复关谈判提供契机,但由于主要缔约方对谈判采取了“滚动式要价”的做法,无视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终使复关谈判陷入一个欲壑难填的怪圈。

从1995年11月开始,中国从复关谈判转变成“入世”谈判。由于美、欧等发达国家坚持不切实际的要价,虽然中国在多个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和让步,谈判仍困难重重。今年4月,朱基总理访美期间,中美双方就中国“入世”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但由于美方坚持不切实际的要价,最终没有达成协议。

本轮谈判开始前,国家主席江泽民11月7日与克林顿总统再次通电话,决定加速完成中美谈判进程,并达成一个互利的好协议。11月10日开始的谈判原计划举行两天,但由于几个关键问题一直谈而不决,谈判一再延长。在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等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平等互利、求同存异的精神,经过6个昼夜的艰苦谈判,妥善处理和解决了彼此的分歧,终于达成了双方满意的协议,取得了双赢的成果。

正如会后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指出,这一谈判不仅具有商业上的重要性,而且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双方认为,这一协议对中美两国都有利。

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协议的签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它将有利于加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有利于促进中美经贸合作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中美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将注入新的动力。

江泽民主席曾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自身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同样,世界贸易组织也需要中国。没有12亿多人口的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是不完整的,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条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中国不会接受过高的、超出中国承受能力的要价。

据了解,在世贸组织的135个成员中,有36个成员提出与中国举行双边谈判。此前,中国已同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世贸组织成员结束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谈判,但与欧盟等23个世贸组织成员的双边谈判尚未结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